如何在这么多行业中,选择一个对的方向,其实并不容易,需要背后大量的对比和分析工作。
首先,分享第一张图,帮你分析排除掉一些行业:

这是一个行业生命周期的曲线图:
任何一个行业,都会经历这样四个周期,没有办法长盛不衰,即使是延续了几千年的农业,也是如此。
那问题来了:怎么判断一个行业处在什么样的周期呢?又应该选择处在什么周期的行业呢?
其实这个概念是相对模糊的。
一般来说,在起步期的行业,是非常小规模,而且增长较慢的,这个时候加入一个行业,可能会比较艰苦,甚至会艰苦到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。
但在成长期会截然不同。
成长期的行业,资金大量流入,行业飞速发展,这也是进入这个行业的最佳机会,因为一方面薪资涨起来了,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巨大的人才缺口,进入门槛相对较低。

三、认知职业类型
在正式开始选择职业之前,我先教你如何看待一份工作:
首先,这个世界上的工作类型虽然五花八门,但都可以归为这几类:
(一)按部就班型
按部就班型的岗位很好理解,就是每一步都是设计好的,你只需要保证工作不出大错即可,工作挑战性不高,但是很靠谱,给了家庭带来了幸福。
按照体力和脑力,按部就班型岗位又可以分为两类:
* 体力型按部就班:工厂流水线工人、高速路口收费员、搬运工等
* 脑力型按部就班:行政、银行职员、财务、管理分析师等
(二)创造型
创造型工作,并不是指需要很强的创造力,而是指工作中有很多事情,并不能按部就班地解决,必须有针对性。
按照体力和脑力,创造型岗位也可以分为两类:
在选择工作时,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,有针对性的选择。
不过需要提醒的是:
未来会有个别按部就班型的岗位逐渐被人工智能替代,毕竟计算机最擅长解决的就是可以一步一步处理的,存在大量重复动作的问题。
所以,非常建议大家可以优先选择相对有技术门槛的工作,然后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来发展。
大致确定职业目标之后,我们就可以进行行业和职业的选择了
四、选择行业和职业
通过前面的描述,我们大概知道了:
要尽量选择受重视,并且目前正在成长期的行业;
在选择岗位时,优先选择需要一定创造力,不容易被替代的岗位;
那基于这个原则,我们就能把列出来的行业进行排除,从而找到一些目标行业。不过值得注意的是,最终留下来的,并非就是真正适合自己的行业和岗位。
因此,现在我们就需要结合自身的性格、优势,选择跟自身相匹配的一些岗位,排除掉那些自己没有一点兴趣的岗位。
其次,在选择岗位时,一定要遵循一个核心原则:优先选择核心岗位。
尽可能选择一家公司的核心创造价值的部门,一定是有道理的。
例如:在富士康,大家都知道富士康非常重视研发,富士康科技集团持续提升研发设计和工程技术服务能力,逐步建立起以中国大陆为中心,延伸发展至世界各地的国际化版图。
其实:在选择公司时,并不是大公司一定就好,大公司制度完善,晋升透明且按部就班,每个人都只是公司运作中的一枚螺丝钉,未来跳槽、升职加薪的路线会很稳定,适合大部分同学选择。
五、确定并拆分你的职业目标
要明白,行业和职业方向的选择,真的只是职业规划的第一步。
职业规划不只是选择行业和职业这么简单,还要真正列出可实施的操作计划出来,虽然没办法详细规划,但是大致规划,还是很容易做到的。
首先,任何规划都是从一个伟大的目标开始的
如果你连一个伟大的目标都没有,还能在职场一路过关斩将,成功晋升,那只能说运气太好了。
现实当中,能够实现职场不断跨越的人才,往往有着比较高远的目标,这个目标能够一路指引个体在前行的道路中不断努力。
那如何为自己设定一个合理的职业目标呢?
首先,职业目标跟生活是不可分割的,所以,你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:十年后,你希望自己是什么状态?

六、梳理计划并执行
把之前所做的筛选和准备,全部都拿出来,就可以形成一个初步的计划。(建议写在纸上,时常温习下,也算是在提醒自己)
当然,做计划的时候很乐,但执行起来是非常痛苦的。因此,你非常有必要制定一个执行计划,以确定自己在正确的道路上,没有跑偏。
首先,需要做好求职准备
很多时候,个人能力和目标之间是有差距的,而这段时间的准备正是弥补这个差距。
比如,你想在秋招的时候,入职一家大厂的仓管职位,而不是想做就可以做,还需要掌握好安全意识,并且具备安全防范基础认识。
然后才有可能根据规划在秋招中,拿下一些大厂的仓管岗位。
其次,请教行业内的前辈,避免弯路
如果说职场最好的老师是谁,肯定是同一个岗位出去的前辈。
建议寻找平台上一些本行业的前辈,可以让他们告诉你每个阶段应该怎么走,怎么切入,往往比自己独自努力更有效。
最后,不断检查自己,是否有完成某个阶段的目标。
结:一点点目标只是目标,规划也只是规划,人生会有千百种可能性,但我们可以不断复盘,去寻找人生更好的答案。